当前位置:三门峡市水利局 > 媒体关注 > 文章详情

水资源利用:让母亲河长久润泽万物

发布时间:2020-10-15 09:01 查阅次数:238 来源:三门峡日报 作者:


1.jpg


三门峡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兴,城市的根脉在黄河,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也在黄河。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区域水系综合治理,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三门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托。三门峡市以“四水同治”工作为统领,抓住实施国家战略重要机遇,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崤函大地建设热潮涌动,一年内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创近十年之最,集结吹响了黄河流域水资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号角。


“四水同治” 高起点支撑


景色如花颜,水韵婉转流。沿着新修的沿黄生态廊道,自大坝一路疾驰向西,穿过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枣林,一条宽阔宁静的河流呈现在眼前,岸边满满种植着荷花、菖蒲和一些吸污的水生植物,不远处还有樱花园。这是三门峡市最大、也是全省第五大黄河支流——弘农涧河。

2020年4月25日,黄河流域(三门峡段)6条支流治理暨弘农涧河生态调水工程集中开工,这是继三门峡市城市生态水系连通工程、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水源工程、大石涧水库工程开工建设后,又一项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它们的开工建设,将对三门峡及黄河流域下游生态保护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挥重要作用。

据灵宝市水利局副主任科员王建武介绍,三门峡市黄河18条支流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从灵宝函谷关弘农涧河下游向灵宝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陕州区境内河道补充生态用水,利用弘农涧河径流和陕州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补充好阳河、淄阳河、金水河、五里河、席水河生态用水,年可补充水量2580万立方米。

“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入黄泥沙50万立方米,可增加建设用地1700余亩,形成水面近2000亩,为示范区沿线1万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同时作为大唐电厂的备用水源,年可供水5460万立方米,每天实现中水回用2万至3万立方米。今年将实现从函谷关到大坝全部9条黄河支流治理全覆盖,明年开展剩余9条黄河支流的治理工作。”三门峡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处主任彭维雄介绍。

 黄河水成了“生态水”,生态补水让三门峡城市生态水系重焕生机。通过对苍龙湖、天鹅湖提升改造,增加蓄水库容,新建泵站,提水为欢乐谷、南山湖、青龙谷、苍龙涧河、青龙涧河、青龙湖进行生态补水,设计日均补充生态水量5.76万立方米。

 正在铺设管道、建设泵站,利用现有王官提水工程,新建22公里长的输水管线及蓄水池,将水引至大坝示范区,设计引水流量500立方米每小时。“蓄水池已全部完成,泵站完成一半工程量,输水管道铺设4.7公里,工程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三门峡市水利局计划节约用水服务中心主任韩建波说。

 在黄河流域(三门峡段)支流治理暨弘农涧河生态调水工程集中开工的带动下,全市共谋划95个水利项目,总投资466亿元。今年实施“四水同治”项目34个,总投资51亿元,已开工31个,完成投资25.57亿元。全市共建设大、中、小型水库170座,总库容4.49亿立方米,年总供水能力达到5.58亿立方米。建设引调水工程7处,初步实现水资源联合调度。

 这一系列蓄引水工程建设,从源头上推动建立与水资源支撑条件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和布局,推进跨行政区域水量分配,促进了三门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生态治理 高水平牵引


 入秋以来,三门峡市正在打造的包括10万亩生态梯田在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项目,已成为网红直播打卡之地。

 从项目6号观景平台向北俯瞰,已经整理完成的5000余亩生态梯田,油葵种下陆续成苗;铺好沥青的景区道路,顺着山势蜿蜒向下,时隐时现……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是三门峡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点项目。

 治理项目所在地湖滨区高庙乡政府主任科员张晓冰介绍,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0万亩生态梯田、大禹文化公园、矿山治理及配套环线道路、水源工程、绿化工程、观景平台等。

 作为治理项目的产业支撑,万亩梯田列入一期项目实施。未来一段时间,在大坝南岸的丘陵上,将出现1.6万亩的高标准生态梯田。同期实施工程的还有大禹文化公园、沟西矿区生态修复,以及配套的13公里环线道路、水源工程、绿化工程、6处观景平台。

 今年9月,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初见成效。据初步核算,仅油菜油葵轮作一项,生态梯田每亩年均收入就在3000元以上。

 站在观景平台上,张晓冰指着不远处正在整理的梯田说,项目实施前,眼前还是荒山荒坡,可耕种范围相当有限。再加上这里处于沿黄丘陵地区,地里基本是旱作,农民靠天吃饭,收入较低。

 “土地流转后,每亩有500元的地租收入,已经超过了种植收入。”张晓冰说,梯田的规模化种植、项目的建设及后期的运营,都为附近农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而生态梯田项目,不仅可以推动区域内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将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在观景平台附近,记者看到一口刚建好的水窖。张晓冰介绍,作为生态保护的一部分,项目通过引水设施和100多个水窖的建设,实施了水源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解决了雨季蓄水和作物种植用水的问题,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除了目前实施的万亩生态梯田,治理项目6号平台南侧和东侧,便是规划中的大禹文化公园、矿山森林公园。这两个项目正在做总体规划和专家评审。

 据了解,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只是黄河流域(湖滨区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六大建设板块中的一项。其他项目还包括沿黄公路铁路文化公园、沿黄生态廊道、中流砥柱干部学院、中流砥柱博物馆、三门峡大坝景区提升工程等。

 “整个示范区项目实施的远景目标,是以大坝为根、黄河文化为魂、山水林田湖草为景,打造一个包含大坝5A级景区在内的规模性景区,以向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方面的扩展,带动区域发展。”张晓冰向记者描述道。

 “预计通过2年左右,完成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将三门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为生态治理保护、黄河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湖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只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截至目前,三门峡市43处大、中、小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65%,灌区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16,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877立方米减少到46立方米,节水意识已深入人心,节水增产、节水增效作用更加显著。

 

 集约节约 高要求推进


 三门峡市坚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抓好关键,持续做好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工作,减少入库黄河泥沙,编制《三门峡市黄河保护与治理综合规划》,今后5—10年围绕黄河把这篇文章做好,为下游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以“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重点实施城市水系连通、灌区改造利用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水回用及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程,以及金卢、大石涧等11个水库建设工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发展。

 总投资近20亿元的鸡湾水库及调水工程目前已经确定投资主体,启动鸡湾至窄口水库调水项目前期,工程估算开挖隧洞34.6公里,设计引水流量3立方米/秒,年引水量8000万立方米,鸡湾水库开工建设将保障三门峡城区供水安全。

 规划在黄河会兴街道东坡村支沟修建城市水安全工程拦水坝,新建泵站,埋设输水管线12公里,工程估算总投资2亿元。规划大石涧水库调水工程,通过21公里隧洞,将大石涧水库水源引入山口河向市区供水。

 火烧阳沟生态治理工程规划总投资6000万元,通过新建蓄水池、拦沙坝等工程措施,对陕州区的火烧阳沟两岸边坡进行整治、绿化。

 三门峡市河湖连通工程恢复扩建城市水面,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项目区水生态和水环境。规划总投资5亿元,在黄河三门峡市区至灵宝沿岸新建湖泊,将其与黄河一级支流进行互连互通。

 冯佐黄河提水工程通过提取黄河过境水,解决陕州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生产生活用水。工程设计流量为1.5立方米/秒,引水时段为非汛期及汛期,非洪水期年可供水约5000万立方米。

 三门峡市沿黄防汛生态治理工程新建防汛道路、沿线生态修复15公里。

 这一系列项目实施覆盖黄河三门峡全域流经本市及境内共118条河流,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优化水资源配置,治理河道污染,改善河道环境,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高河道综合管理水平,全面保护和修复河湖生态。

 水润崤函山川连绵不绝,密林溪谷层峦美如画境。不久的将来,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三门峡水秀生机画卷将展现在大家面前。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篇大文章,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明珠”的称号也将更加耀眼夺目。